联系人:彭老师
电话:021-60485354
手机:13361961191
E-mail:sjtu_edu@126.com
地址:上海交通大学华山路1954号
11月27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中德职业教育国际论坛”在浩然高科技大厦顺利举行。来自中德两国余百位的学者、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从政府战略决策和企业实际需求的角度,以德国享誉全球的双元制职教系统为案例,深入分析了如何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特别是制造型企业转型与创新的发展路径。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提出“在如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问题上,寻求与高水平科研工作者的对接是解决途径之一”,李克强总理今年也在公开场合多次为职业教育发展呼吁“更多资源汇聚”,国务院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次论坛的举办,正是响应这一国家战略,探索著名高校在这一重大教育发展动向中如何扮演思潮引领者的重要尝试,也是高校反哺社会,直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实践。
本次论坛邀请多位德国职业教育的领军人物发表主题报告。众所周知,德国是个依靠科技兴国的国家,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同时也是高度发达,首屈一指的工业强国。而德国政府2013年投入2亿欧元推出的“工业4.0”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工业浪潮,德国被普遍认为将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跑者。而支撑德国世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其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该体系通过密切跟踪科技、产业、经济、管理学科和实践的最前沿发展,实现更新、扩展和重组在职人员的创新能力。职业教育在德国不仅是狭义的职业学校教育,更是涉及每一位在职人员的成人职业培训,通过企业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企业产生持续创新力和发展力。
作为拥有传统工科优势的上海交通大学,在第四代工业革命浪潮中,更应发挥顶尖高校的推动作用,不仅是在科技研发层面,还要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践层面,切实地发挥社会责任。工业革命的浪潮背后,是大量拥有高技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而这一人才的匮乏又恰是近几年解决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瓶颈所绕不开的难题。作为以培养精英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上海交通大学,从服务社会角度出发,主动搭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对话平台,将国际最先进的职教体系和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路径引进中国,解决中国梦实现的基础性问题,充分体现了著名高校的教育自觉性和创新自觉性。
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天鸣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盛焕烨教授和德国勃兰登堡州经济发展局局长分别致辞祝贺。勃兰登堡州工业大学管理委员会主席、德国路德维希职教培训中心主任、柏林新技术培训工厂总经理等德方代表,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处长劳晓芸、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院长刘宇陆、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职成教所所长马树超等中方代表分别做主题报告。下午与会专家就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企业创新力等主题分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上海交通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盛焕烨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由德国提出的“工业4.0”概念将改变整个世界的工业发展,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如何在这一轮工业革命中占有一席之地,决胜之计在于劳动力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而这也是牵制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赶上4.0时代,中国的工业需要并联式地发展,即针对不同领域的现有发展水平,包括工业化、信息化、创新力、劳动力等规划不同的发展速度和侧重点。而职业教育有望成为整个工业体系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因为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比技术资源共享要少去很多壁垒,引进最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和资源,由中国专家本土化,可能是实现职业教育4.0的一条捷径,但这需要优质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地持续支持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倾向,比如鼓励职业教育与企业劳动力定制和先进技术引进的绑定,比如对提供实践基地的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等。
德国勃兰登堡州经济发展局局长罗尔夫•斯特里特马特博士与在场嘉宾分享了该州通过建立高标准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地区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高校在企业“定制”专业人才,学生在高校学习理论基础,在企业学习实践操作。各专业的培训目标、人数、周期均由高校根据企业市场需求设定。根据学生来源,区分全日制学生和在职学生,课程设置有分有合,所有培训覆盖整个职业生涯,从而保证了企业有效人才的供给。
上海市教委职业教育处处长劳晓芸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上海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她在发言中指出,上海市教委正从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贯通、职业教育教学内涵等多个方面推动职业教育体系的全面改革,并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宣传,推广正确的职业教育社会观。在建设示范学校的过程中,将完成六大任务,即提高校长领导力、促进职业教育学院改革创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聚焦专业群建设,深入实施学校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加强教学管理团队建设;切实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多样化办学改革,提升学校服务社会水平。
勃兰登堡州工业大学管理委员会主席详细阐述了勃兰登堡州工业大学自2013年起开始进行的融合传统研究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大学的教育体制改革。这所大学所设计的“H”教学模型,旨在使学生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在传统学位学习与职业技术学习中相互切换。学生在入学时可以按原计划选择进入传统大学或者应用技术大学,在完成基础学习后,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通过参加精心设计的交换项目,切换到以职业为导向或以研究为导向的大学继续求学。从而保证学生可以随时就业,也可以随时回归大学完成传统学位课程。目前该校的理疗专业已经按照“H”模型运行,而明年将会有更多的工科专业加入这一试点。这些试点项目也会向国际学生逐步开放。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马树超教授在报告中对中国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出了十大对策并一一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对策包括提高毕业生竞争力、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程度、提高服务地方(行业)水平、改善教学条件、建设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学生能得到的个人化的关注度、促进企业参与办学与教学、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提高社会认知度。
德国威尔道技术高校托马斯.米尔教授从案例分析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德国经典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是如何运作的。学生先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在完成一年的企业内部培训后,一边进入传统大学与普通全日制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继续在企业内部的培训机构完成实践训练。在大学的学习时间逐渐增加,在企业学习时间逐渐减少,三年后学生根据学习情况、企业需求和个人兴趣选择进入具体专业领域进行深造,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学习期间的所有论文设计均围绕就业企业需求,整个过程伴随着个人与企业的双向选择。学生也可在不同阶段选择直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工作,或是获得学位后工作。米尔教授同时指出,这一体系虽然为企业提供给了优秀的实践性人才,保证了学生无论在传统学术教育领域,还是职业教育领域,都享受了与传统单一学习一致的教育水平,但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培训周期过长和高额费用、课时安排的精确性、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流转问题等。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院长刘宇陆以该校的实际发展为案例,分享了上海高校在职业教育领域改革所做出的尝试和取得的成绩。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在师资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该学院“双师型”教师已经占到专任教师的42.99%,拥有博士生导师23名。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学院已经建设了现代都市工业学科群,以对接上海不同产业发展需求,并着力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方案。通过青年博士教师在正式上岗前,需到对口企业完成一年半的培训实践等措施,不断加强高校与企业的粘合度。
下午与会中德嘉宾移步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建筑老图书馆就职教体系改革与挑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来宾各抒己见,中国与德国代表真诚对话,办学经验与教育理念相互交融,论坛在所有来宾的一致好评中告一段落。
上海交大推荐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总裁研修班 招生简章
上海交通大学房地产总裁班 招生简章
上海交通大学EMBA总裁研修班 招生简章
上海交通大学私募股权投融资总裁班 招生简章
上海交通大学CMBA工商管理研修班 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