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彭老师
电话:021-60485354
手机:13361961191
E-mail:sjtu_edu@126.com
地址:上海交通大学华山路1954号
上海交大招生网2011年9月12日快讯:
王如竹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2011年,他所在项目“太阳能空调与高效供热装置与应用”,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荣誉。与低温制冷技术结缘三十余载,王如竹教授常常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来要求自己,多年来始终坚持站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教师节前夕,他光荣地被评为“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十年攻关,“顶天立地”做科研
做科研要“顶天立地”,这是王如竹常常对学生讲的一句话。“顶天”是指从事的课题要瞄准原创,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立地”是指做科研要脚踏实地,从基础性的东西做起,科技创新应与市场相结合。并以此为准则潜心钻研与积极创新,促进学科发展。这也正是他科研生涯的信条。
十年磨一剑,只有不断开拓研究方向才能具有持续的生命力。王如竹锁定吸附式制冷这一“冷门”研究,在他眼中,不起眼的余热、废热都是宝。他带领的学科团队围绕“节能环保与国际制冷行业的发展”开展了吸附式制冷机理与传热传质特性及循环理论的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吸附机理、循环特性以及传热传质等的系统理论研究,突破了吸附制冷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某些深层次的技术突破,使得吸附制冷与低品位热能利用有效结合成为可能,研究成果带动了国际吸附式制冷研究的发展。
回首过去的研究经历,实验设备从无到有,人员与经费不断壮大,那些已有些发黄的老照片上,依旧可以看到王如竹在测试台前忙碌的身影。我国是太阳能热利用大国,太阳能集热器在民用建筑生活热水及采暖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安装保有量超过1.2亿㎡,占世界80%以上。但在解决太阳辐射间歇性和季节匹配性两方面一直没有突破,制约了太阳能综合应用水平的提高。王如竹率领团队经过十余年攻关,突破了太阳能空调和供热装置技术瓶颈,取得了系列发明创新:突破了太阳能空调技术的瓶颈,提出了太阳能结合建筑全年综合高效利用的新方法:以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为动力源,夏天可以制冷,冬天可以供热,春秋过渡季节可以强化自然通风,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太阳能全年高效利用,使建筑太阳能系统保证率达到60%以上。
把握时代机遇,将科研成果向产业成果转化,是王如竹团队的另一大贡献。如今建筑结合太阳能供热、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技术形成产业,太阳能空调在江苏双良集团批量生产,太阳能除湿空调获得工程应用,项目成果入选Wisions国际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范例。发明成果在生态建筑、低温储粮、世博场馆、皇明太阳能集团等场合应用,取得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成果还获得了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自豪地说:“以后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普及之时,百姓选择的产品不一定来自我们合作的公司,但是,这个技术发明是我们率先在国内研发、实验和转化的,我们做了最根基的工作”。
身体力行,深入教学一线
作为有着高端科研成果的优秀教授,王如竹却始终没有远离三尺讲台,而是一直坚持本科教学,深入教学一线。多年来,他在本科生教育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他身上“优秀教授上本科讲台”的要求得到了很好体现。王如竹的课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他为本科生开设了3门课程,其中还有一门是为一年级新生开设的研讨课。“低温技术及其应用”、“可再生能源高效转化与利用”两门课程都是学生选课时的热门,王如竹也在2010年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称号。许多优秀的本科生从他课程中脱颖而出,参加PRP创新实践,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张磊获得2008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大一新生王红宾等3人、大三学生沈俊如在王如竹的直接指导下为Scientific American翻译了2篇有关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论文,并在其中文版环球科学上正式发表。
王如竹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争创一流的竞争意识。在他的悉心培养下,一大批优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已经活跃在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对制冷专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直接指导的博士生张鹏、王丽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他所指导的学生中已经有9人晋升为教授或研究员职称。而他们的每一步成长,也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他的学生感慨地说:“博士生阶段的每一篇论文,大到数据图表,小到文字标点,王老师总能很快修改好,很多文章王老师修改了不下四次,最终向国际期刊投稿都无需修改,直接发表。”
王如竹也非常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致力于为师生搭建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每年邀请20余批国外知名学者前来交流讲座和客座讲学,并积极派送本专业青年教师去国外进修和交流。在他的努力协调下,制冷专业方向学生每年均派学生去国外实习,仅2008年暑期,就为6名学生提供日本、挪威知名企业海外实习机会。“这是对学生辛勤科研的肯定与奖励,不仅我们教师应该走到国际学术舞台的前面,学生也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唱戏”,王如竹的话一如既往地朴素。
不懈攀登,打造优秀团队
1990年,王如竹博士毕业,虽然那是一个知识分子下海成风的年代,但他义无反顾选择了留校任教,原因很简单——-出身教师之家的他,热爱教师这份职业。后来,王如竹在科研领域取得夺目成就,诸多的“光环”也让不少猎头公司铆上了他,开出高薪甚至给他企业研发中心老总的位置,但他并不动心。他斩钉截铁地说:“在高校中上海交通大学的制冷学科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在世界上有了很好的影响,这种成就感在企业里是体会不到的。”也许,在28岁时接过学科负责人的担子时,带领制冷所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就成为了王如竹放在自己肩头片刻不敢或忘的责任。
“发展要靠自己,强大更要靠自身的努力”,是制冷所每位教师的座右铭,王如竹团结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一起开始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攀登历程,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也道出了成功背后的艰辛。这些年,在王如竹的带头表率下,制冷所教师早出晚归,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寒暑假和休息日。王如竹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开展工作,并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使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2009年,制冷与低温学科教学团队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在团队中,王如竹不仅关心学生学业的发展,还注重他们性格、品质和多种素质的培养,他积极组织制冷专业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文化建设活动,力求在制冷所营造一种与时代进步和专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文氛围,激发了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与创造力。在制冷所的每位师生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份属于这个大家庭的热情、自信、活力和朝气,广大学生也都为能加入这个大家庭而深感自豪。已历3年的“关注交大冷暖”(“冷暖”两字代表 “制冷”与“暖通”两个专业)系列文化活动已经在上海交通大学师生中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十多年来,王如竹教授始终以饱满的自信、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教学、科研和团队建设工作中,并且不断修炼着自身做人、做事与做学问的境界与情怀。他的为人、为师受到学界和学生们的广泛赞誉。从其本人的身体力行、师表示范、以及所取得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的显著成就,正体现了新时代教师的道德和职业风范,堪为教书育人之楷模。
上海交通大学高层管理培训招生网,旨在为学员提供交大研修课程班的信息!获取最新的管理资讯。常年招收:上海交大研修班,上海交通大学总裁班,上海交通大学培训班,上海交大房地产总裁班,上海交大私募股权投资总裁班,工商管理研修班,上海交通大学国学总裁班,私募股权PE培训班,上海交大MBA研修班,上海交大金融投资班,上海交大心理学班,上海交大私募班,上海交大财务管理培训班,上海交大企业家养生课程班,上海交大海外投资研修班。联系人:金老师 彭老师 吴老师; 传真:021-60485354 24小时电话:13296175354 网址:http://www.sjtumt.com/